“非凡十年”系列报道,今天来看,找准定位集群发展工业经经济跑出“加速度”。
中秋节假期,记者走进位于大余赣粤汽车配套产业园的赣州市骏逸科技有限公司,只见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戴着口罩正井然有序开展工作,生产线上各类汽车轮毂装饰盖、装饰条、铭板、标牌等产品,均处于满负荷生产的状态……该公司在严密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时间抓进度,开足马力提高生产效率,满足订单需求。
赣州市骏逸科技有限公司是今年8月落户大余县赣粤汽车配套产业园的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轮毂产品生产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具有专业的模具设计、产品开发能力和先进的生产设备,拥有三十余年丰富的汽车轮毂装饰盖的设计与生产经验,为国内外轮毂厂家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年产200万套装饰盖和1000万件汽车零配件。
大余赣粤汽车配套产业园规划面积5000亩,是赣州“整车+关键零部件+研发检测+汽车文化”汽车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赣州第一个汽车零部件专业配套园区,同时也是赣州新能源及汽车配套产业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汽配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目前已建成各类标准厂房100多万平方米,主要围绕整车配套电池、电机、电控以及其它关键零部配件,以发展核心三电、动力总成、汽车电子、车身、汽车轻量化和内饰等主要零部件生产配套产业,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10亿元以上、税收1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目前已有广东鼎立汽车空调公司、广州锐足车轮公司、瑞达新能源公司、南海骏驭及弘添轮毂锻造、佛山易择达及鹤山晟泰汽车零部件、四川长虹格润及广东华琼锂电池回收处理等企业项目签约入驻。
2011年,大余县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为了重塑“世界钨都”的辉煌,十年来,我县深挖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的潜力,聚焦打造大湾区钨及有色金属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基地目标,实现从初级工业加工向全产业链高端转变,高标准开发建设了硬质合金产业园、赣粤汽车配套产业园等特色工业小区,通过以商招商、延链强链,新材料“首位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主攻产业”齐头并进,产业加速聚集、提速发展,稳步迈向产业链中高端,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全面升级”,破解了“一矿独大”产业格局。
同时,大余县充分发挥中科院对口支援优势,深入开展科技创新赋能行动,着力打造大湾区双创孵化基地。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与大余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共建“赣州钨产业技术研究院”,不断探索“政、企、产、学、研”高度互动的创新发展体系,打通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的通道。2021年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38家,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75家、省级研发平台7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5.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5%,悦安新材被认定为国家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和江西省羰基金属粉体材料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成功上市科创板,填补了无本土上市企业的空白。
时节如流,奋进不止。十年来,我县牢牢坚持“工业强县”“倍增升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县工业经济在调整中发展、在转型中提升,呈现出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经济跑出令人振奋的“加速度”。
据统计,2021年,大余县有规上企业74家,比2011年增加43家,增长138.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606206.8万元增长到1180926.7万元,年均增长7.6%,是2011年的2.1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538131万元增长到1173944万元,年均增长9.1%,是2011年的2.4倍;实现利税总额从29181.6万元增加到131552.6万元,年均增长20.5%,是2011年的6.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