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几个“延伸”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级 数字技术应用空间广阔

来源:     时间:2023-06-12 08:28:54     

新华财经上海6月11日电(记者杜康)发展普惠金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普惠金融实施需要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

 

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服务在支持小微企业、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同时,行业人士也指出,普惠金融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待通畅;此外,看好数字技术应用对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

 

突破难点提升普惠信贷精准触达,发展普惠保险延展普惠内涵

 

“普惠金融首先是普遍性,金融的发展要让全社会各个群体普遍受益、广泛受惠;其次是包容性,共同富裕非常关键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贫困地区群体、中小企业、老年客群等,要从他们的真实需求出发,研究金融服务的方式。”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在论坛上表示。

 

金煜表示,近些年来,我国金融服务覆盖度得到了很好提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中国账户的拥有率、储蓄和贷款覆盖率等普惠指标都已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另外,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普惠金融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步。

 

 

站在新的起点,金煜提出,普惠金融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实现三个方面的延伸:从场景能力向产业能力延伸,从企业向个人延伸,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延伸。

 

金煜介绍,过去普惠金融服务的企业以商贸及传统制造业为主,银行关注订单流和现金流等经营情况,对行业及企业的深度研究较少。未来要更多将科创、绿色等新兴产业纳入普惠金融的范围。因此需要银行加强产业研究,并基于此进行风险判断,对银行的专业化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一名融资律师,年利达全球董事会成员及合伙人纪晓晖也给出金融更好帮助小微企业融资的建议。她表示,金融机构应该更深入研究了解不同行业小微企业的具体需求和挑战,包括其现金流周期、盈利模式、利润率、行业特点、增长模式、风险状况等;应该为小微企业设计定制化金融产品,比如流动资金贷款、设备融资、贸易融资等等,这些产品应该具有灵活还本付息的条件,以及有竞争力的利率。

 

 

纪晓晖还提出,应简化针对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申请和审批流程;以及通过风险共担机制的实施,控制和减轻潜在金融机构的损失。

 

 

除了普惠信贷,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理事会联席主席兼院长贝多广指出,普惠金融的含义应当更加延展,解决更深层的问题。“我们去农村调研时发现,基本保险产品对于弱势人群和家庭来说,是更重要的一种金融需求,所以我们提出要发展普惠保险。”

 

 

“事实上,普惠金融还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也体现了普惠金融的理念,因为支持了中小企业。”贝多广说。

 

 

以数字技术加快推动金融普惠

 

 

论坛上,如何用数字技术推动金融普惠,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近几年中国普惠金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数字普惠金融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贝多广表示。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也介绍了蚂蚁集团运用数字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的探索。

 

 

2020年9月,蚂蚁推出将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于小微信贷的“大山雀”系统,在农民上传地块信息并授权的前提下,通过AI图像技术对公开的遥感卫星图片进行分析,识别地块上种什么、种多少、种得好不好等信息,从而更加准确充分地评估农户的经营状况,为农户提供授信。截至2022年末,已经帮助超过120万种植农户获得了普惠的信贷支持。

 

 

除“大山雀”外,蚂蚁推出的“大雁”供应链金融产品,将供应链信贷从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经销商拓展到第二层、第三层甚至末端的小微企业,扩大了供应链金融对小微经营者的覆盖面。“百灵”系统利用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让小微客户可以提供个性化资料和信息进行自证,更好适配小微经营者个性化、定制化需求。

 

 

井贤栋表示,“大山雀”“大雁”和“百灵”是网商银行利用数字科技探索普惠金融的缩影。目前网商银行已经累计服务了超过5000万的小微经营者。

 

 

“如何让普惠金融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如何让普惠金融从产品服务演进到更高质量的金融健康,需要所有行业参与者共同探索和更多协作。”井贤栋说。

编辑:kxg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