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星期一),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作为民航业减碳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可持续航空燃油(SAF)的使用还处于试水阶段。高昂的使用成本是限制其大规模商用的最大阻力,而成本的降低需要技术革新、政策激励,以及市场需求带动的规模效应。目前,国内外航司正在大胆尝试,增加SAF使用比例、投资SAF的研发生产。
券商人士表示,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要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进一步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同时随着“科创板八条”出台,并购重组业务有望成为券商投行业务新的着力点,券商投行要在当好“看门人”的同时,更好发挥交易“撮合者”作用。
受访专家认为,在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频频出现、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大背景下,下半年外需增长趋势延续、新业态加速发展等仍有望支撑全年进出口表现。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此次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使用范围,不仅展现出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使用的灵活性、有效性,而且可以在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供坚实资金助力的基础上,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和消费端的持续激活,加快生产生活产品设备的技术迭代升级,形成以新代旧、以新促改、以新盘活的链条式推进模式,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提出300多项改革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本报今起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栏,重点解读经济领域相关改革举措,与各界一道学习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助力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开花结果。
7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公司联合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20日发布上证科创板200指数(以下简称“科创200指数”)。科创200指数从科创板中选取市值偏小且流动性较好的200只证券作为样本,与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上证科创板100指数共同构成上证科创板规模指数系列,反映科创板市场不同市值规模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科创板八条”出台已经满月,券商该如何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备受市场各方关注。为此,本报推出“‘科创板八条’满月·券商布局进行时”系列报道,聚焦券商对新政策的思考及战略布局。
融券新规于今日正式落地。根据此前三大交易所的部署,为加强融券逆周期调节,自7月22日起,投资者融券卖出时,融券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100%,私募机构该比例则不得低于120%。此前,两者的比例分别为80%、100%。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券商正将相关决策部署落实到经营管理之中,明确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是围绕践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发展理念,聚焦投行和财富管理两大主责主业提升服务质效,努力为助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权益、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券商力量。
100天来,公募机构积极响应文件要求和市场需求,通过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补齐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图谱、提高投研和综合服务能力、稳定投资者回报、降低基金费率水平等方式引长钱、聚活水,助力资本市场构建“长钱长投”生态。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不断优化信用修复流程,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改革委“信用中国”网站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实现信用修复“一件事”。
文章称,上半年,政府投资发挥出明显带动作用,促进了投资平稳增长。下一步,要继续发挥宏观政策效能,更加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就业稳定、增加居民收入、释放消费潜力。政府投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进一步实施好宏观政策,有效发挥政府投资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扩大有效投资,可以更好地稳增长、增后劲,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农民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农民愿不愿意种粮、种多少粮,关键是看能不能赚到钱。因此,要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让“好收成”变成“好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还要看到,粮食产业是个整体概念,包括生产、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在不断优化生产体系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粮食流通水平,逐步建立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7月21日,中国碳市场大会2024在武汉召开。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大会上发布《全国碳市场报告(2024)》,介绍了第二个履约周期以来,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和成效。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改革越是千头万绪,越要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下一步,要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更为均衡、普惠、包容的发展,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通过政策给力和改革发力“双轮驱动”,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加强劲、更为均衡、更可持续,让微观主体有更多真实感受和收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就推进金融领域改革、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等,金融管理部门重磅发声,释放重要信号。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19日在解读三中全会精神时表示,要更加有力有效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好发力见效;在货币政策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他还强调,要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都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召开党委会议,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央行表示,立足服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金融监管总局表示,聚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畅通“资金—资本—资产”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