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科技先行。市科技局聚焦营商环境,贯彻落实《菏泽市2022年营商环境创新突破攻坚年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助力企业发展,为激发我市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在健全技术创新中心网络、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创新科研工作机制、推动科技型企业成长发展、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推动中小微企业科技项目管理选拔、强化普惠性政策激励作用、完善孵化培育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注入科技创新动力。
记者: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市科技局采取了哪些措施?
田兴学:市科技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日前,成立了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柏立新和我共同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设立了工作台账,将各项任务具体到科室,按时间节点推进工作。对标《方案》任务,全市会议召开后,市科技局迅速行动,制定了全面开展“大调研”活动方案,已及时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及科技服务,了解企业科研生产情况,针对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研发能力等问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对有关技术研发需求、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品类升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正在起草我市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布局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为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做储备。
记者:激发全市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是科技局的重点工作,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我市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田兴学:《方案》给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发展方向。市科技局深刻把握科技工作面临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牢固树立全盘思维、创新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激发全市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力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在基层与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面对面服务,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让科技创新在企业基层一线开花结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行动。今年,全市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400家。建立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链条,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简化办事程序,提供科技创新便捷服务。持续完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系统,推动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全流程网上办理” “不见面审批”“标准化服务”。进一步简化企业研发支出辅助账,减少资料报送,便利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记者: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市科技局下一步有何工作打算?
田兴学:市科技局将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持续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为菏泽“后来居上”注入科技动力。健全创新网络。在现有技术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努力打造新的省市级创新平台,力争新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一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两家。加强管理服务。加强技术合同登记管理,细化、完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范,统一要求,严格执行“一套材料、一次告知、一表申请”。加强山东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管理。积极组织各类研发机构和实验室的科研仪器加入山东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贷款业务推广和备案工作的同时,协调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做好科创金融服务,协调财政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条件下积极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大科技优惠政策宣传力度,协调相关单位落实企业所得税、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增加科技创新积极性,切实加大企业研发投入。
总之,市科技局努力做到“与科研单位、科研人员之间沟通零距离”“解决问题零停滞”“落实科技政策零障碍”“对科技不端行为零容忍”,积极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为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作出应有贡献,为菏泽“后来居上”增添持久强劲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