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碧江区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轮换以来,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和碧江区委组织部组团结对帮扶滑石乡老麻塘村,持续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工作一线,并紧密团结带领老麻塘村支监三委,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目标,积极推动老麻塘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努力实现乡村产业不断兴旺,乡村建设全面启动,乡风文明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持续有效,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聚焦构建农旅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产业振兴。老麻塘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以白水贡米、金丝皇菊和肉鸽养殖为主导的一批特色产业。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到村发展蟠桃、松茸等产业,目前蟠桃、松茸种植面积各30亩,带动村民就近务工300余人。通过“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白水贡米、乡村旅游、金丝皇菊等产业链延伸到农户身边,让群众通过资金入股、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方式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带动群众共享发展红利,实现集体收益、产业效益、群众利益相融共进。重点关注农技信息、农资配送、农机作业、植保防治等,打造集农机作业、生产托管、农技服务、品牌销售等为一体的区域性农业服务联合体,通过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七统一”服务加“耕种管收、产地烘干、产后加工”全程机械化“一条龙服务”,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聚焦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生态振兴。深入开展基础设施提升行动。积极协调贵州省信合公益基金会和贵州省农村商业银行铜仁分行帮助解决道路建设资金50万元,用于硬化李家湾组至老麻塘组毛路1000余米,方便附近150余户1000余人的日常出行和产业发展难题。协调资金12万元实施41户卫生厕所改造。积极协调平安普惠融资担保公司贵州分公司和贵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铜仁分行捐赠资金10万元用于巩固提升白秧坪组和白果坝组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附近100余户600余人的饮水难题。
聚焦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加快推进文化振兴。依托区位优势,重点围绕沈从文祖籍地、复兴桥民族团结文化、南长城起点和屯兵文化以及少数民族斗牛斗鸡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名片。在原有村规民约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村规民约《十要十不要》,《十要十不要》相比老村规民约,更加朗朗上口,更容易入脑入心。围绕村规民约打造老麻塘村规民约主题广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类优秀人物进行集中展示。定期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如2022年“三八妇女节”期间,推选出了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典型性强的“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庭院、村规民约示范户”43人(户),形成“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新风尚。
聚焦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深入推进组织振兴。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现学历和年龄“一升一降”。积极吸纳返乡人员、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等为党员发展重点培养对象,确保每年吸收发展对象不少于2名。2021年5月,老麻塘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在保持原有村级党支部不变的基础上,成立坝区党支部,将农机专家、致富带头人、种植大户吸收进坝区党支部,增强坝区党支部战斗力和凝聚力。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载体,探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多功能网格管理模式。明确一名综治专干,定期对联户长和网格员进行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不稳定因素,成功化解各类矛盾问题9起。
聚焦增强乡村发展活力,扎实推进人才振兴。为充实强化村级后备力量,利用村“两委”换届契机,将致富带头人、大中专毕业生、年轻党员、退役军人等吸纳进后备干部队伍,通过甄别筛选、考察培育2名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综合能力强的村民成为后备干部,建立和完善了后备干部帮带培养机制,有序安排后备干部跟岗培训,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快速成长,进一步培育壮大村级人才队伍。积极动员乡土人才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各类实用人才培训,为全村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