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这不仅是现阶段的要求,也是将来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背景下,中央企业该如何响应过紧日子号召,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笔者认为,要聚焦赋能、增效两条主线,引导更多资源服务企业和社会发展,发挥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以实际行动打响成本管控攻坚战。
精心谋划,注重源头管控
在企业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的渠道不畅通、业财融合双向促进作用未有效发挥、业务财务成本管理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涉及此类问题的企业应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问题导向,以供应链成本模型项目研究为突破口,大力实施成本精益管理。
首先,坚持勤俭办企业,锤炼形成精益成本管理文化。明确提质增效和过紧日子重点工作任务,层层宣传、逐级动员,把过紧日子的思想和“节约就是增效,浪费就是损耗”的理念,以不同方式方法向职工讲深讲透,营造“人人都是成本控制员”的氛围。
其次,打出制度“组合拳”,形成长效管控机制。出台成本规范管理系列文件、成本及税务管理办法、成本精益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动态修订业务成本词典、成本定额和成本管控策略,明确提出实施最优成本策略,突出效能,强化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再其次,注重业务源头管控,创新成本精益管理体系。全面梳理供应链业务特点和规律,聚焦赋能、增效两条主线,探索实践“业务+财务”双向联动机制,创新应用“差异化优化业务运营+标准化应用成本定额”模式,将精益管理运用到供应链全链条,推动“成本支出严格准入―资源投入精准配置―运营过程统筹管控―绩效考核闭环评价”成本闭环管理,以最小资源投入创造更多更大价值,创新形成供应链成本精益管理体系。
最后,严格执行成本准入“三查”,杜绝跑冒滴漏。一查项目入库。落实项目分级管控要求,常态化开展管理创新、信息化、软课题等成本项目评审论证,严把项目入库关。二查投入产出匹配性。成本专业管理部门落实各类成本管控指标、重点投向、负面清单、预期效益目标,建立投入产出机制,确保成本与价值创造相适应。三查规模效益适应性。相关部门统筹国家政策、外部监管、内部经营,做好资源配置和监控预警,确保成本规模与经营效益相匹配。在严格成本审查的同时,还对各类成本项目进行分级管理,按照“必须解决、优先安排、合理安排、严格控制、禁止安排”五类管控层级,在总成本规模内依次对成本项目进行优选。
精打细算,精准配置资源
建立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业务计划为主线、预算报告为工具、绩效考核为保证”的四位一体预算管控体系,实行“算清发展、算准需求、算好效益、算明奖惩”的预算全方位闭环管理,有利于将钱花在刀刃上,推动成本从“花了算”向“算着花”转变。
对于业务专项成本,要坚持以收定支,综合运用作业成本和定额成本管理,成本总额实施目标成本管理,成本分项以成本定额为基础,将成本预算与业务量、发展指标、效益挂钩,形成以管过程为主的“管规范、管标准”模式、以管结果为主的“管指标、管效益”模式。
同时,从严控制办公、差旅、会议、业务招待、出国等五项费用,总额和人均额均不能超过预算标准,号召全体职工自觉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以实际行动推动节流增效。
精准创新,促进赋能增效
如何将钱花在刀刃上,花出效益?笔者认为,要围绕赋能、增效两个方向,以成本投入产出最优为目标,从业务源头拧紧降本增效“控制阀”,优化业务模式,走出一条“以业务规范高效促进成本精益管理、以成本效能评价推动业务优化增效”的提质降本增效之路。
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在采购需求上实施整合“四步法”,对同类采购项目精简计划、合并需求、整合项目、复用评审专家,在提高采购规模、提升议价能力的同时,减少了采购批次,压降了专家差旅等费用,大幅度降低了招标采购成本。在采购策略上实施采购集约管理,稳步推进规范采购管理、加大网省采购集中度、取消三四级单位采购管理权限等措施,提升了全网采购的效益和效率,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在采购实施上实行“班车制”,依据采购需求和项目特点,合理选择框架、批次,科学安排采购批次数量、时间,高效统筹同类项目到同一批次采购,采用全流程电子化采购服务模式、结构化计算机辅助评标、智能评标场景应用,有效降低了专家的报酬、差旅等费用。2019―2021年,该公司采购服务业务累计节约成本34.38亿元,物资采购集中度提升至81%,采购项目数量压减70%,评审专家人次下降55%,采购成功率提升15.28%。
精益求精,科学考核评价
绩效考核对于降本增效具有“指挥棒”作用。其中,强化成本执行过程管控,有利于全面评价投入产出效益,刚性兑现业绩考核目标。而实行分类考核和差异化考核,有利于提高考核精准度。
如何强化成本执行过程管控?例如,南方电网物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物资)创新应用“1+1+1+ 1+3”工具箱,即依托一本词典(成本词典)、一套定额(成本定额)、一张表格(运营管控指标监测表)、一个平台(战略运行管控平台)、三项制度(计划预算管理规定、成本税务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实现考核数据直采直送,考核过程监测预警,考核结果定期发布。
在分类考核和差异化考核方面,建议采取“一企一策”“一部一策”,差异化设置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和任务,提高考核精准度;同时,建立“双向考核、上下挂钩”考核联动机制,引导各成本单元、业务板块、经营实体发挥战略协同效应。比如,企业可依据组织架构、经营策略、成本属性等实际,从几个层面进行考核。一是将本部及下属单位作为利润中心,在评价考核方面突出成本总量控制和成本效能提升,对超额完成业绩目标的利润中心予以资源倾斜和考核加分,引导各级利润中心同向协同发力。二是将内设部门作为成本单元,在评价考核方面突出成本总量控制和成本结构优化,通过对比分析年度成本实际数据与预算目标、成本定额、历史数据差异,加强考核与分配联动,形成部门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三是将各业务板块作为价值创造中心,在评价考核方面突出投入产出效益、价值创造和核心竞争力提升,重点考核投入产出率、万元采购单位成本等指标,对成本效能好的业务线条予以资源倾斜。
南网物资通过实施成本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效果显着。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办公、差旅、会议、业务招待、出国五项费用总额年均下降28.45%,人均五项费用总额年均下降18.59%;2019―2021年,成本均衡性提升了18个百分点,成本投入产出率提升了14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升了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