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镇:党建引领“三聚焦” 撬动产业“新引擎”

来源:贵州日报     时间:2022-08-03 19:49:57     

  近年来,双龙镇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系列决策部署,抢抓新国发2号和《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带来的政策红利,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持续纵深推进全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探索“党建+农业+生态+治理+旅游”的发展模式,立足资源禀赋,按照“强牛壮马”“稳粮稳菜”的基本思路,“三聚焦”推动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粮食种植等产业走深走实,切实以党建引领撬动产业“新引擎”。

  聚焦畜牧养殖,强镇强村“牛”起来。在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过程中,双龙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夯实产业基础,压实各方责任,坚持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之路。同时,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引领力,全面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机融合,把发展牛羊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促进村集体、群众“双增收”,推动全镇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双龙镇牲畜养殖基础好、养殖水平高、养殖大户多、牛羊存栏数大。今年,该镇8个村(社区),有5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均达100万元,其中高山村达351.87万元;规范建成村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0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3个、在建1个;引领扶持以威宁县高山云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本土规模养殖场2个;培育有牛5至10头养殖户482户、10头以上养殖户95户;投入100万元打造标准化家庭牧场60户,全镇实现牛存栏18000头、预计出栏6000头。高山、凉山、高坡等3个村(社区)户均养牛4头以上,到年底农牧产值有望突破3.6亿元大关,确保群众稳定增收。

  聚焦设施农业,增产增收“快”起来。双龙镇依托独特的气候环境,坚持党建引领、科技支撑、市场主导、合作社带动、为民增收的产业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市场过剩产业,发展高效农业种植,建立特色种植基地,引导群众进行规模化土地流转,按照“土地流转+就近就业”模式,规范化种植香葱、白萝卜、莲花白、白菜等蔬菜,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加快群众增收致富。

  自2019年起,形成覆盖8个村(社区)的万亩高山冷凉蔬菜产业带,2020年4月被农业农村部列为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成为贵州省成功入选的9个乡(镇)之一,年实现产值达3.2亿元,农户直接受益土地流转费3300万元,常年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以上,确保全镇847户431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并稳定增收。2022年,双龙镇规范化种植香葱、白萝卜、莲花白、白菜等蔬菜10651亩,其中喷滴灌等设施齐备的高标准农田9500亩,精细化管理种植以西红柿、羊肚菌等为主的蔬菜大棚937个,依托生态资源种植林下天麻500亩、试种林下羊肚菌27亩。

  聚焦粮食作物,稳扎稳打“富”起来。双龙镇以品牌农业为统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威宁洋芋”品牌培育、塑造、营销推介和宣传保护,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突出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坚持走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之路,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威宁模式”升级版。同时,利用“威宁洋芋”产业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借势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政策的辐射拉动,做大做强“威宁洋芋”产业品牌,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马铃薯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2年,双龙镇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约69800余亩,预计总产值2.44亿元。建立全程机械化种植优质马铃薯2500亩现代化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农机合作社+物联网+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整合农机资源,统一农机作业收费标准,以标准化、规范化的农机作业方式,为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企业等提供农机作业服务,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编辑:rj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