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文化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来源:最高法网站     时间:2020-12-21 09:37:26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为未来五年法治社会建设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这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了法治基础,为未来五年法治社会建设描绘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离不开法治文化的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恪守法治原则,注重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的培育,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促进良法善治。良法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前提。“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一部良法要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要体现国情、社情、民情,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同时要具有科学的先进的法律体系。要制定良法,必须进行科学立法。人类文明的发展,文化总是急先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进行科学立法的先决条件。只有立法者具备良好的法治文化,同时具备良好的立法氛围才能产出良法。“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法治社会的建设不在于有良法可依,更在于依良法而治。集中体现于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若良法称为“形”,则善治即为“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有利于促进“魂”“形”兼备。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动理性自觉。理性自觉本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将这种理性自觉传递给每个公民,最终实现全民守法。“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要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让每个人都信仰法治、恪守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