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大咖说 | 法治是乡村振兴的“顶梁柱”

来源:法治日报     时间:2022-05-26 16:23:28     

  法治是乡村振兴的“顶梁柱”

  任大鹏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下,如何涵养乡村文明,提升农民群众法治素养?日前,中国农业农村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任大鹏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法制文萃报》记者采访。

  ,时长03:07

  法制文萃报: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有哪些?

  任大鹏:乡村振兴需要以构建“四梁八柱”为基本支撑,而法治是其中的“顶梁柱”。加强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一是可以明确各级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职责,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可以提高农民的法律素养,突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三是有助于各相关主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治文化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村法治文化阵地,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

  法制文萃报:“农家书屋”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任大鹏: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家书屋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文化生活、邻里关系、乡风文明、生态建设以及乡村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知识,直接传递到村庄,传递到农民手头。对农民及时了解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导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守法意识和法律素养,更好融入到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公共事务管理以及乡村治理的体系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法制文萃报:如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农民群众的法治素养?

  任大鹏:农民的法治素养提升,需要针对农民的法治需求,从知识、观念、能力等多方面着手。从形式上看,需要针对农民的特点,灵活采取专题讲座、影视剧、短视频、法治小品、法治漫画、法治墙报、巡回法庭等等各种方式,宣传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法制文萃报: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中,法治媒体应有怎样的担当和作为?

  任大鹏:作为法治类媒体,在乡村法治文化建设中大有可为。当前,可以更多利用融媒体形式,利用农家书屋平台,围绕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乡村产业发展、农村土地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妇女权益保护等重点,开展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成为可信赖的、可随时触及的,农民身边的法律顾问。

编辑:rj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