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滨湖:全力打造法治家园

来源:新华报     时间:2022-07-06 17:27:16     

  近年来,滨湖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把法治示范创建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全面融入法治理念,助力乡村振兴;搭建议事平台机制,提升民主法治水平;深化服务实践创新,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推进法治阵地建设,浓厚基层法治氛围;增强辖区居民法治观念,提高居民依法维权能力,辖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上升。

  法治理念助力社区发展

  “继马山西村社区、蠡湖夏家边社区、雪浪南湖社区获评第十五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目前,滨湖已建成1个全国、37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月底,作为全市的3家代表之一,我们推荐申报了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月份,将申报3个全省第十六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滨湖区依法治区办相关人员介绍,滨湖强化法治乡村建设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让民主法治建设与党的领导相结合,强化三社联动、推进政社互动,健全“四民主两公开”,实现村(社区)协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据了解,滨湖区坚持将法治建设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法治渗透到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法治理念贯穿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全过程。在全市率先研究出台《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等参考模板15个,明确标准化工作流程12个,累计建成75家股份经济合作社,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亿元。全区累计获评4个国家森林乡村、15个省级绿美乡村示范村、3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2021年马山街道万丰社区内闾自然村、胡埭镇富安村张野自然村获评市级“红榜村”,马山街道、群丰社区列入无锡市第三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范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获全省第一等次!

  法治服务助力社区治理

  56个门号的“水箱清洗”问题,溪北新村“小区车辆停放”问题……社区里的事让居民自己作主。滨湖持续探索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秉持服务居民、聚焦难点、解决问题的理念,把治理重心沉下去、把服务水平提上来,拓展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发展新局面,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社区治理迈入治理精细化时代,社区的公共道路、楼道安全、村居环境、小区物业问题都得到了有效治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改变,让居民群众获得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续。

  据悉,河埒街道蠡桥社区“畅通有机血脉微循环项目”通过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充分利用“自治+共治”的协商方式,解决道路整治中的难点问题,真正做到“有事好商量,商出好事来”。蠡园街道湖景社区“‘四邻工作法’引领微空间大治理项目”,通过织密邻里网、培育邻里情、促进邻里帮、鼓励邻里治,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蠡园街道的西园社区“公共空间齐营造 分类治理解难题项目”将院落自治在整个社区全面铺开,真正做到了社区治理由“散”变“合”,为民服务由“窄”变“宽”,服务内容由“虚”变“实”,实现了社区从管理到治理的蝶变。上半年,完成法律援助案件443件,接待各类法律咨询1126人次,调解矛盾纠纷2145件,受理率、调解成功率均100%。

  法治阵地助力社区建设

  滨湖聚集基层法治力量,充分发挥驻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的引领示范作用,在法治文化阵地多频次举办法治宣传活动,现场解答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依托融媒体传播体系,推送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图文,贴近百姓实际,适应百姓需求,引导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纠纷调处成功率均达到95%以上。

  河埒街道河埒社区贯通蠡溪公园,串点成线,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小游园;胡埭镇马鞍村结合农业产业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法治景观带;蠡湖街道中南社区打造省级法治文件建设示范点法治小游园……据介绍,滨湖开展基层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村村优”工程,增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率和影响力,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结合法治小区、乡村振兴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集群效应,辐射周边,加大法治文化阵地的提挡升级,全区建成普法宣传阵地128个,其中26个阵地被评为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4个被评为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

编辑:rj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