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亿年前 滇东北曾是古生物“避难所”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22-05-19 16:08:18     

  经过两年多研究,我国科学家在位于滇东北地区的云南省镇雄县,首次发现华南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前的三叶虫动物群,为全面揭示华南板块西缘的海洋生物面貌提供重要窗口,这也进一步证实区域环境恶化时古生物“避难所”的存在。
  2020年以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的科研人员通力合作,对镇雄地区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前的三叶虫动物群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远古世界》。
  论文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雅博士后魏鑫介绍,在已知地球历史时期,共发生过5次全球性的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发生在4.43亿年前的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是其中的第一次,对这一事件前后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关系的研究备受关注。
  “此次在镇雄地区发现的三叶虫动物群略早于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的时间,共有9科15属17种,含4个新种。”魏鑫说,镇雄地区地层出露良好、化石丰富、交通便利,是开展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前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研究的理想地区。
  科研人员通过逐层采样及古生物学和沉积学系统研究,揭示了镇雄地区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前的三叶虫动物群面貌,并建立了一个新的三叶虫生态组合,为该时期华南三叶虫动物群的生态分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魏鑫说,根据三叶虫(种)的时空分布情况,能够推断出华南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前发生过一次生物迁移事件:受构造运动影响,华南板块的海洋环境逐渐恶化,形成普遍缺氧的半闭塞海盆,致使大量三叶虫消亡,最终仅有少量三叶虫成功迁移到“避难所”,即相对更浅且充氧的环境中,如镇雄地区。
 
编辑:zr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