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生态保护,科技该如何发力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2-06-07 17:00:00     

  6月5日,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2021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这些科技成果体现了我国生态环境科技的前沿水平。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科技创新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处于何种地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院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对此进行了解读。

  记者:2022年恰逢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50周年,对于全球环境界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展如何?怎么理解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王金南:50年前召开的联合国首次人类环境会议是人类采取共同行动保护地球环境的起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中国政府从此将保护环境提上国家重要议事日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在探索中蓬勃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生态环境科技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和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生态环境保护全过程的基础性工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对创新环境治理技术、方法和路径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需要向科学技术要答案、找方法、寻路径。

  记者:在全球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危机中,科技能发挥什么作用?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何种地位?

  涂瑞和:科学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污染和废弃物这三大全球环境危机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经联合国环境大会审议通过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2—2025周期战略》,确立了以科学为引导,努力在科学、政策建议和决策者之间建立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紧密的联系,环境署支持各国政府与合作伙伴、科学家们、民间社会组织和企业合作,共同应对这三大危机,为了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建一个无污染的地球而努力。

  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领域已经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转变为倡导者和引领者,期待科学家和企业界带来更多的创新性科技成果。既能大力支持中国自身的减污降碳、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同时与国际同行加强合作与交流,惠及周边国家、亚太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科技的智慧和力量。

编辑:rj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