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走在前、开新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山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唐波通报了争当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有关情况。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全省科技系统坚持“四个面向”,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聚焦“十强”产业发展,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行“揭榜挂帅”等改革,实行技术成熟度评价,开展里程碑考核,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全球首款“国密算法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面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智能雪蜡车亮相冬奥会;国内首套水下采油系统海试成功;超纯海藻酸钠正式上市打破国外垄断;3个1类新药、3个中药新药获批上市。在智慧交通、精细化工、燃料电池等20个领域,山东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上均走在全国前列。
同时,在政策引领方面,围绕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高标准编制了“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全省“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方面,2022年省级科技经费比2021年再增长10%,达到145亿元,集中投向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原始创新、重大技术创新引导及产业化和重大创新平台项目等重点领域。
据了解,基础研究资金投入方面,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已突破6亿元,省政府与国家基金委的联合基金年支持强度达到1.6亿元,为提升山东省源头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方面,探索建立了“1313”实验室体系,已建设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省实验室9家,省重点实验室261家,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首创“1+30+N”创新创业共同体创新体系,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山东能源研究院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平台蓬勃发展,31家创新创业共同体共突破关键技术391项,制定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86个,实现增加值超过513亿元。
目前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39.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突破2万家,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9.53%,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76%。全省共有住鲁两院院士和海外学术机构院士115名,其中全职驻鲁海洋领域院士21人、占全国34%、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突破45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