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得天独厚;宽街深院,宜居宜商;安居美景,悠然自得。
行走在屯溪区大大小小的村庄,处处村落整洁有序、座座庭院鸟语花香,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呈现出一派民勤村美、民风淳朴、和美清新的景象,一幅幅气韵生动、如诗如画的乡村生活图景带着乡愁,也带着期盼。
干净村道户户直通、精致民居鳞次栉比、秀美景观令人流连……盛夏时节的凤霞村,一处处景观节点精致而又动人。如今,家住黎阳镇凤霞村的村民胡树根由衷地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以前村里生活条件差,大家习惯也不好,垃圾随便扔,污水随便倒。”胡树根说,“现在村子美得像个景,房子盖得漂亮,处处打扫得干净,日子越来越舒心!”
近年来,屯溪区大力开展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五微”行动,以村容村貌整治、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庭院经济为重点,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深挖村庄基因,构建“一村一韵”,从顶层设计上推动“颜值气质兼修”,全面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
在位于新安江畔的南溪南村口,“豆制品小作坊集中加工示范区”的招牌高高矗立。豆制品加工销售是南溪南村的支柱产业,目前村里有23家豆腐美食坊,年产值3000多万,户均纯收入超30万元,是远近闻名的“豆腐村”。很多豆腐户表示,南溪南村的豆腐产业目前还是小作坊模式,要做大做强,需要从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上统一规划。
让这个“豆腐村”有更广阔的发展之路,是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近年来,他们不断拓宽思路,想方设法壮大产业“盘子”,通过成立豆制品小作坊党委,并由村级强村公司入股经营,设立豆制品品牌,统一包装销售,从本地市场逐步延伸到网络销售,大力推动南溪南村豆腐产业可持续发展。
山水萦绕,花木繁茂。步入南溪南新“地标”——食尚街,新徽仓、幸福豆茶铺、叁味蔬屋、馥谷泰兰等十余家创意商铺与古朴厚重的南溪南村相得益彰,“时尚风”和“文化味”在这里交相辉映,增添了一处可供游客吃、喝、玩、乐、购的文化旅游聚集地,同时也吸引了本地青年回乡创业,有力促进了当地居民增收。
从过去传统的“输血式”帮扶到如今的“造血式”互建共赢转变,近年来,南溪南村以“村企共建”为抓手,以“资源变资产、居民变老板、农民变职工、田园变产园、乡村变景区”为目标,发挥“文化+产业”双优势,积极探索“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模式,推动“业态+体验”双创新,成立幸福篁南强村公司,打造了南溪南烧烤地带、江边帐篷营地、百亩油葵示范基地、田园小食光、花山世界等一批时尚创意的新业态,实现了从“花开南溪”到“五朵金花”次第绽放,逐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完整的旅游业态新体系,推动文旅升级,加速实现共融共富共建,奏响乡村新乐章。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步入奕棋镇江村,青山映碧水,秀水绕村流,“礼让墙”“新六尺巷”等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文化墙在村主干道墙上尤为引人注目。自“五微”行动开展以来,村民们主动加入环境整治的行列,先后涌现出主动拆除偏房、围墙和主动让路等“六尺巷”故事新编。为了传扬奉献美德,村里标记了原有的路界,在此处竖立了新六尺巷的标志,在礼让墙上记录了让地让路的感人故事。
环境整治激战正酣,产业发展成色十足,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乡村振兴前景无限……回首过去,屯溪区拿出只争朝夕的干劲,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乡村振兴之路;立足现在,乡村振兴治理成效转化成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展望未来,屯溪区还将保持滴水穿石的韧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踏出铿锵足迹。
屯溪区将以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为契机,紧扣“国际屯溪 乡村都市”定位,认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推深做实“五微”行动,加快建设彰显徽山水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产业兴旺”,按照“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思路,培育壮大休闲农业、精品民宿、研学康养等特色产业,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聚焦“形神兼备”,结合打造“最干净城市、最美丽乡村、最美风景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标升级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以环境“高颜值”提升农民“幸福感”。聚焦“文化赋能”,以更大力度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深入挖掘程大位珠算文化、篁墩姓氏文化,不断增强文化归属感和软实力。聚焦“治理创新”,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