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颜值”打造城乡美的“白菜心”

来源:     时间:2023-08-21 08:21:22     

  花山区南池村

  九华东路道路工程完工

  夏日芦塘美如画

  干净整洁的和县乌江镇曹庄村

  年轮,是岁月的痕迹。树的年轮围于茎上,人的“年轮”写在面庞,城市的“年轮”则印刻在更新的轨迹之中。

  三年时光,千日奋进,马鞍山始终锚定新发展定位,聚焦城乡建设高颜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大力实施城乡融合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和乡村振兴样板区,用实干绘就人民城市的生动图景。

  如今,城乡布局不断优化,城乡颜值持续刷新,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城市能级蓄势跃升……马鞍山如神笔在握,拓展版图,谱写繁华,不断刻画城乡建设的新维度,打造城乡美的“白菜心”,在城市的年轮上镌刻出浓墨重彩的印记。

  以“路”见证 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205国道越来越畅通,越来越漂亮了!”8月16日,驾车沿着G205一路前行,看着平坦开阔的道路、错落有致的绿化、精致独特的小景、统一妆容的徽派铺面、焕然一新的楼群工厂,马鞍山市出租车司机刘培华的心情格外舒畅。

  G205,贯穿南北,是前往“薛家洼”城市客厅的必经之路,是宝武马钢与市区互动发展的主要纽带,也是马鞍山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形象走廊。但随着城市发展,道路设施有待完善、沿线建筑亟须提升、绿化景观品质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

  2021年起,一场大刀阔斧的开发整治提升在G205沿线展开,时间跨度三年,内容囊括道路拓宽、棚户区改造、企业整治、绿化提升、杆线入地等多方面,这片覆盖城区25.8平方公里的旧城区终迎来“新生”。时至今年,谋划“高架快速路+节点立交”,G205快速化改造项目工可及初步设计展开招标,无疑将为沿线区域发展再注新活力。

  道路是城市发展的框架,道路延伸到哪里,城市就会发展到哪里。

  城市之南,阳湖片区,朝外,连接宁马城际站点,连通九华路、慈湖河路等干路系统;向内,7条道路相继竣工,立体路网纵横交错,医院、小学、幼儿园、邻里中心等配套纷纷落地,一个绿色生态宜居的精品示范片区正加速崛起。

  城市之东,向山地区,泰山大道、围乌路、马向路等相继打通,“三纵三横一半环”的路网体系支撑下,加速生态修复、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基础配套、导入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百年矿区迎来“涅槃重生”。

  三年来,巢马城际铁路、宁马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有序推进,S205围乌路一期、S442改建工程等建成通车;九华东路、冯桥路、嘉陵江路等城市道路不断延展,主城区12纵13横交通网全面建成;县乡道提档升级、村通双车道改造、自然村通硬化路、四好农村路铺满乡间……对外通道和城乡路网的不断完善,拉近了一江两岸城乡间的距离,也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

  三年来,以G205沿线带状延伸、以雨山湖为轴环状拓展,全面打造城市更新先行示范区,老城蝶变、有机生长;开发阳湖片区,启动高铁新城建设,打响“向山大会战”,城市东进、产业南拓,现代化新城区蓄势待发;和县、博望区下起宁马毗邻合作“先手棋”,含山县当起融入合肥都市圈的“桥头堡”;含山褒禅山、和县鸡笼山、当涂大青山和江心洲等7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启动……以“路”破局,铺开全新城市框架,马鞍山一江两岸协调发展的格局全面打开。

  以“人”为本 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兴焉。”什么样的城市最吸引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楼体外墙陈旧不堪,粉刷;小区没有停车位,增加;路面坑洼不平,重铺;非机动车充电桩不足,安装……走进位于花山区阌家山社区康城花园小区,机械穿梭、工人忙碌,改造如火如荼,一举一动皆因民所需。

  住房是民生之要。三年来,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盼,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老房加梯等项目。现如今,由基础型向提升型、完善型跨越,257个老旧小区换了新颜;告别破旧拥挤的棚户区,搬进舒适宜居的住宅楼,18896户居民圆了安居梦。

  小桥流水、杨柳依岸,一步一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摇曳生姿……这是芦塘生态公园如今的模样。闲庭踱步、赏花赏景;活动手脚、快乐健身;拍照留念、素描写生……这是周边居民来此的景象。一幅幅碧波荡漾、风景如画、鱼翔浅底的和谐画卷,一点点浸润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水是城市之魂。三年来,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深化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先后完成了320个住宅小区、1150公里雨污水管网、57条水体综合治理和7个易涝点改造;坚持绿色源头减排、灰色过程畅排、蓝色末端控排等多措并举,打造“长三角滨江多雨工矿型”海绵城市示范,在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同时,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与此同时,霍里山公园完成一期升级改造,周边市民有了休闲的好去处;儿童公园新添无动力设施,孩子们的快乐翻倍;佳山公园东侧游园的向日葵花境,吸引市民拍照打卡……镶在城市之中的大公园、见缝插针的小口袋公园与道路绿化和景观绿道等串联起来,让“开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愿景走进现实。

  开展慢行系统及人行道维修改造,筹建交通路口遮阳雨棚,垃圾中转站变身城市综合驿站,菜市场标准化改造、便民公厕完美升级;开展争创“最干净城市”行动,城市干净指数大幅提升,道路保洁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干净”逐渐成为城市底色;昔日垃圾填埋场实现生态蝶变,垃圾分类新时尚融入居民生活日常;智慧停车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上线运行,“物管城市”新型城市管理治理服务项目正式落地……

  三年来,始终瞄准靶心、以人为本,在城市更新中向新而行、进阶而上,推动城市精管善治,传递民生至上的温度,体现品质优先的态度,以绣花功夫推动城市面貌提档升级,城市运转提质增效,让城市更有气质,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

  向“美”而行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繁华都市在左,美丽乡村在右。当镜头切换到乡村,同样举目如画。

  走进和县乌江镇宋桥村曹庄自然村,宽敞蜿蜒的乡村道路、碧波荡漾的池塘沟渠、绿树成荫的农家小院、图文并茂的墙体彩绘……一场环境整治“大会战”后,所见之处,干净整洁、井然有序,全域焕发新气象,有颜值、更有品质。

  人居环境整治是农村的“面子”,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梯子”,更是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棋子”。近年来,聚焦“三大革命”,持续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实施“五小园”等小微改造,打响了一场又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三年来改造无害化卫生厕所60328户,设立乡镇农村改厕服务站38个,建成集中式村级污水处理设施426个,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农村环卫作业市场化率100%。

  而在和县善厚镇凤台村新庄自然村,民宿酒店随山就势,竹林光影尽入眼帘,构成了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陈百户村里改造“九泉”、铺设栈道、搭建凉亭,“听泉溪下,百户人家”油然而生;孙庄村里,种下桂花林,香飘送十里,“桂香氤氲,梦寻乡愁”呼之而出……

  “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治、高质量推进,充分挖掘古迹遗址、文化底蕴等元素,提炼村庄主题,彰显一村一韵,着力打造一批“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三年来,建设58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7个,认定市级美丽宜居自然村庄1015个,创建农村美丽庭院21734户。

  紧贴太湖山,毗邻凌家滩,村头溪水蜿蜒流过,村内小院错落有致,农家乐、民宿、果园、花圃、户外拓展等应有尽有……含山县铜闸镇太湖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暑假期间,携家带口、穿行其间,徜徉于秀美的山水中,体验浓郁的农家风情,不亦乐乎!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乡村、亲近乡村、享受乡村,在田园风光中陶冶情操,感受乡村独特魅力。”带着孩子前来度假的游客郭伟一语中的。到乡村去体验生活、感受“乡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三年来,坚持因地制宜,加快农村“三变”改革,盘活农村土地、宅基地、房屋等闲置资源,提升乡村接待能力,打造融乡情、观光、体验、美食于一体的7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了含山县枕水涧高端民宿群、和县新庄乡村综合体、当涂县桃花村“桃醉山里”等一批重大项目,切实把美丽转化成生产力、竞争力,将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变成“聚宝盆”。

编辑:kxg2022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