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船舶配载迈入“人工智能+”时代

来源:     时间:2025-06-06 09:47:03     

  6月4日,由智港通与北三集司联合开发的智能配载系统投入运行。该系统通过业务经验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港口配载效率与质量“双双跃升”,助力宁波舟山港智慧港口建设。

  在智能配载系统落地前,大型船舶配载曾是港口作业的“耗时大户”,配载员需人工将场地里的箱子逐个“点”上船。在不考虑反复的情况下,一个箱子从选取、配船到最终排序,至少需要点击拖拽鼠标3次,完成3000自然箱的配船作业则需要累计操作近万次,不仅严重耗时且极易出错。“人工配载时,翻箱率高、机械空跑是常态,单船作业中龙门吊移机耗时10几个小时是常事。”港区配载员介绍,在传统模式下,配载质量高度依赖个人经验,场地取箱分散、机械调度低效等问题长期制约作业效率的提升。

  为何传统配载效率难以突破?智港通相关负责人道出技术难点:“船舶配载作业是一个数据量大、约束条件多的复杂工程,需要同时考虑卸货港、货物种类、箱型、箱重、场地分布、机械安排、船舶结构等十余个关键变量,任何一个环节考虑不周,都可能影响配载作业的科学性,进而拖累船舶作业效率。”早期智能配载系统应用效果不理想,正是由于系统设计与实际作业流程脱节、操作便捷性不足等问题,导致“技术落地难”。

  面对上述问题,北三集司业务团队与智港通研发团队组成联合攻坚小组,开启了业务经验与技术创新“双向赋能”的协同研发路径。

  北三集司业务团队深耕生产一线,总结提炼船舶配载经验,从场地特点、取箱集中度、发箱延续性等维度,制定精细化取箱规则,目标直指降低翻箱率、减少机械空跑。

  智港通研发团队则以AI算法技术为支撑,深度对接业务需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量化翻箱率、整取率等配载质量指标,将老师傅20年的操作习惯与配载经验“转化”为AI模型的决策逻辑,让系统既“懂业务”又“能决策”。

  如今,这套“会思考”的智能配载系统,正通过“业务经验数字化+技术能力场景化”的深度融合,打破人工配载模式下的效率桎梏:普通电脑配置下,20分钟内即可生成3000自然箱的配载方案。

  实测数据显示,运用智能配载方案完成3000自然箱的配船作业方案,相较人工配载方案平均减少翻箱次数超30次,缩短龙门吊移机时间上千分钟。

  目前,该系统已在穿山港区进入稳定运行阶段,翻箱率、整取率、清贝率等核心指标较人工配载大幅优化,预计全面推广后,每年可为码头节约成本数百万元。(记者 严健中 通讯员 宋鑫 陈佳超 林树丛 姜怡)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