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桃花开几朵,桃花桃花朵朵开……”7月16日,记者来到宿州市埇桥区西关街道环宇社区时,只见学生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老师站在圆圈中央组织活动,一堂趣味暑期课正在进行。
“很幸运能够与这里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暑假,在这里我学到了小学课本上学不到的科普知识。”小学生颜铭鑫告诉记者。
在传统观念中,社团组织的公益暑期课堂更多具有托管性质,能够解决“双职工”家庭暑期照看子女等问题。然而,翻开该社区公益暑期课堂教学课程表,无论是文化课,还是非遗手工课,青少年的学习内容不仅充实,而且有趣、有料。
放假不过短短两周,公益暑期课堂便紧锣密鼓启动,这得益于埇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与社区的通力合作与精密组织。埇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王娣介绍,协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持续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师资。此外,协会还通过社区微信群提前一天发布上课通知,为青少年提供灵活自由的课程选择。
“今年是埇桥区青志协开展七彩阳光公益课堂服务的第3年,我们设置了4个服务点,招募了70名师范类大学生。”王娣说,今年还对课程内容进行提升,增加青少年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也为返乡大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基层治理的机会。
在埇桥区汴河街道汴北社区,一场化学科普实验正在进行。来自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小津花志愿团的15名大学生志愿者,正手把手带领近30名青少年做“牛奶烟花”“点水成冰”等实验。
“我本身就是埇桥籍大学生,这次回到家乡,利用我们所学知识,带着家乡的孩子们做科普实验,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志愿团副队长王雨萱说。
据悉,该协会还与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近10所高校建立联系,在假期搭建起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为社区的青少年提供科普知识,让他们开阔眼界,为他们的茁壮成长提供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