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载千年海丝梦!于东海之滨,他们共赴一场海丝与海防的文化之约

来源:     时间:2025-07-10 11:31:30     

  击鼓、祭海、敬酒、献花、登船起航……7月9日上午,在第21个中国航海日到来之际,一场宋代海丝出海的遣舶祈风仪式在招宝山街道举行。停泊在利涉道头旧址处的万斛神舟,跨越千年,迎来暑期航海日主题研学。

  神舟扬帆载万斛,利涉衜头连八荒。作为京杭甬大运河的终点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镇海自古占据“固六邑之咽喉,全浙之关键”的重要商贸地位。历为镇海核心区域的招宝山街道,更孕育积淀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海丝文化。作为镇海区青少年校外大思政品牌活动之一,此次研学活动聚焦本土文化探索和实践体验,弘扬璀璨传统文化。

  现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学生倪玟向招宝山人文艺墅赠送了一幅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手绘油画。“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我们对悠久海丝文脉的深情致敬与生动传承。”该校老师黄文军表示。浙江卫视《重走大运河》纪录片宁波站主讲人徐炯明也来到现场,为镇海区红领巾学院少先队员及慕名而来的宁波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外籍留学生深情讲述镇海航海历史,带领他们实地探访海上丝绸之路起碇港。

  在有“明州第一码头”之称的利涉道头,他们登上港通天下、商贾往来的见证——万斛神舟,参观高丽使者往返迎送赐宴之地——航济亭。“太牛了,很难想象在科技没有那么发达的古代,居然能出现近千吨级商船。”学生郑植跟随大部队仔细观察万斛神舟复原模型,被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折服。

  商舶所经,百轸交集。千余年发展中,招宝山街道不仅积淀了绵延悠长的海丝文化,也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海防文化。

  当天仪式结束后,区内30余名少先队员前往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重点了解海防英雄事迹、海防工事特点、海防精神,在一件件历史陈列、一个个海防故事中,沉浸式感受海防历史文化,学习海洋法治文化。

  12岁的徐昱欣欣自小在招宝山街道长大,“船”是伴她成长的重要一部分。“在纪念馆里,我看到了现代商船的‘前世’,也感受到了战船背后的波澜壮阔。‘船’里,承载着千年海丝的厚重积淀与向海图强的开拓精神。”

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