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禅源太湖”大米近销赣、鄂、苏、浙、沪,远销云、贵、渝、粤、闽等大半个中国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推动了太湖县品牌粮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太湖县是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支持优质粮食生产发展,县政府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品牌粮食创建。明确“三抓”(抓订单、抓品种、抓基地)、“三突出”(突出统筹规划、突出契约精神、突出市场培育)、“三完善”(完善政策设计、完善订单衔接、完善加工对接)和 “三个绿色模式”(“一种两收”再生稻、稻-虾连作、蔺草-水稻连作) 实行粮食订单生产。按照“项目片区内粮食生产实现单一品种种植,100%按标准生产,80%以上订单收购”要求,并结合连续多年创建“禅源太湖”稻虾米的有益探索,鼓励符合条件的粮食加工企业与采用“稻-虾连作”的种植主体签订优质水稻生产协议,加大支持企业使用“禅源太湖”稻米统一包装,增强首位大米品牌创建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示范带动其他优质品牌大米“升级”。
太湖新粮米业和常润米业是“禅源太湖”品牌粮食加工销售的两家经营主体。“禅源太湖”品牌的优质大米销售量均占两企业30%的份额。其中,常润米业年产销量一直稳定在9000吨,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两家企业分别在新仓村塔山、转桥、鸣山、沙坝和徐桥镇大石乡分别建设固定的优质专用水稻基地3.1万亩,种植方式“稻-虾连作、蔺草-水稻连作、再生稻”三种绿色生产模式;种植品种是“昌两优8号”和“隆两优3463”两个品种;与21户种植户签订的优质水稻订单协议,对履约订单农户不仅在稻谷收购价上浮5%,还按每亩30元发放政策补贴。据统计,两企业累计收购订单稻谷1232.6万公斤;核定“禅源太湖”系列专用包装10.6095万条。从而也推动多家米业积极开展“企业+合作社+农场+农户”产业链条生产的品牌粮食创建。2021年全县优质专用水稻基地20万亩。 2022年全县优质专用水稻基地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
围绕实施“三抓”“三突出”“三完善”“三绿色模式”,县农业农村局及县种植中心承担为企业立项、评审、公示服务,指导承建“品牌粮食创建”的相关企业申报《太湖县支持粮食生产“品牌粮食创建”企业》与种植户签订的优质水稻订单协议;组织专家对照申报条件筛选确定项目实施主体,经专家评审认定的实施主体在县农业农村局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县种植中心在做好苗情监测和试验示范同时,分别在晋熙镇设立的省级水稻苗情监测点建设、小池镇开展的市县再生稻示范和再生稻品种及栽培试验、城西乡设立的一季稻品种示范展示。(周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