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田铺乡塘畈村高山村民组65岁的村民韩光启没有想到,2013年因脑出血导致肢体残疾又丧失劳动能力的他,六年前一家人不仅住进了靠近镇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楼房,县里为他家中的卫生间里安装了带扶手的坐便器和电热水器,室内沿墙加装了扶手,出进门改造了轮椅坡道,在他住的幸福家园小区内,也安置了康复训练双杠……
这些贴心的无障碍改造,让韩光启的日子越过越舒坦。儿子、儿媳放心地外出务工了,老伴也不用一直守着他了,在附近打临工一个月也能挣千儿八百块钱,一家人的生活日益改善。原本难得一见的笑容,慢慢挂在了脸上。
“这都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啊!”1月9日,冬日暖阳下正在小区内的双杠上做着康复训练的韩光启高兴地说。
与韩光启相比,新县箭厂河乡杨冲村21岁的村民张炎,如今活得更加自信。
“我现在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呢,比我爸在外务工挣的还多!”坐着轮椅在电脑屏幕上接连敲击、点击许久,张炎才乐呵呵地回我们一句。
出生时被诊断为脊柱侧弯,脊髓神经损伤导致高位截瘫,自卑、敏感的他很早就放弃了学业,一度陷入绝望。在母亲的持续宽慰鼓励下,张炎坚强地接受了现实。2017年,他被聘为村里专职收缴养老保险和新农合费用的收费员,随后又参加了政府组织的“电商培训”。县残联还送他到郑州参加了电商客服员培训。学成归来又为他争取了一台价值1万多元的电动轮椅,还用一次性自主创业扶持资金为他购置了电脑,对他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张炎从此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天在家通过电脑从事电商客服工作,日薪100元至400元不等,生活从此有了稳定的收入。
这些都利益于近年来新县在全县持续推进的无障碍建设。改造轮椅坡道,消除台阶障碍,延伸畅通盲道,设置低位服务台、无障碍卫生间……随着一项项暖心措施铿锵落地,一项项民生工程变成现实,从家庭无障碍到社区无障碍,再到全面环境无障碍,暖心设计融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厕所革命等每一个角落。
如今的新县,县城主干道盲道全覆盖,公共空间坡道全覆盖,旅游公厕无障碍厕位全覆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残疾人,通过无障碍建设获得了新生。2020年,新县被评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县”。(新县残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