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六安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认真践行“一改两为”,探索开展“重畅决”(“重守为人民服务诺言、畅通信访信箱渠道、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专项行动,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转化为党委政府发力大干的一项重要工作,市政府督查办负责常态化推进。认真谋划,周密部署,互联互动,建立了群众诉求“自下而上早受理、逐级尽力早处置、事在上级早协调、合理诉求早解决、不合理诉求早决断”的“五早”机制,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连续3年被人民网评为“民心汇聚单位”,在2022年上半年全市68个市直单位满意度民意调查中位居第8。自2021年11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办理群众诉求70.10万件,已办结69.58万件,办结率99.26%。
(一)聚焦“重诺言”筑牢为民服务初心
在“重畅决”群众诉求办理中,坚持把重守为人民服务的诺言摆在首要位置,开展党员干部重诺守信“打假”行动。以严问责促实担当。与纪委监委建立联动机制,每月从“重畅决”群众诉求办理中识别漠视群众、冷落群众、推诿扯皮、麻木不仁、“新官不理旧账”问题线索移交纪委监委,查处“六不”突出问题。今年已有7例因群众诉求办理不力被问责,并作为反面典型全市通报。以严监督促快处置。在市电视台开设《为民办实事——“重畅决”在行动》栏目,每周通过明察暗访、“四不两直”等方式,追踪报道群众诉求办理进展。目前已采编报道22篇次,督促推动了40多件重难点诉求的办理。以严考核促真办结。每月对办结诉求件100%电话回访,了解群众诉求办理的真实率、满意度。制定了“重畅决”考评办法,按月分县区、分部门通报各指标情况,考核结果纳入市委综合考核、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
通过开展“重畅决”工作,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持续增强,党委政府公信力明显提升。第三方调查显示,群众对诉求办理满意率由2021年底的83.29%上升至94.75%。
(二)聚焦“畅两信”拓展群众诉求渠道
按照群众诉求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处置要求,统一整合群众反映诉求渠道,畅通信访、信箱,提升群众诉求受理速度和办理质量。
诉求办理“一清单”。建立“重畅决”群众诉求办理平台,打通与信访、信箱、热线、网络等8个平台的数据共享,将所有渠道群众反映诉求统一到“重畅决”平台,形成一张解决群众诉求清单,“重畅决”办公室会同渠道单位分级分类交办,实现“一网通办”,收办效率提高50%以上。
诉求反映“一条线”。借鉴青岛经验做法,在全市创新开展了“我爱六安·我有建议·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优化归并了14条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引导群众统一向12345热线反映诉求和意见建议,“有话你说,有事我办”。自2月18日活动开展以来,12345热线群众诉求量大幅增加,目前每日平均诉求量2521件,较1月份日均诉求量增长112.21%。
诉求收集“一网格”。全市推行“乡里乡亲”党员调解机制,建立网格群众诉求的发现、处置机制,分级收集、梯次处理,把网格“办小事、报大事”和部门“解难事、办实事”结合起来,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通过开展“重畅决”工作,信访、信箱等渠道进一步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更加便捷、顺畅。截止10月底,各渠道收办各类群众诉求多达70余万件,诉求渠道的畅通架起了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三)聚焦“决诉求”助解群众急难愁盼
各级成立“重畅决”办公室,关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制定《“重畅决”群众诉求办理流程》,实行“群众诉求及时收集分办、精准对口交办、严格督查督办、逐一回访查办”四办机制,分级分层解决群众诉求。市本级成立7个复核组,每月对群众不满意诉求件逐一复核,精准筛查判断,科学分类处置,合理诉求督促解决,无理诉求教育引导,不合理诉求落实包保。建立提级协调办理制度,市、县区定期召开协调会或现场会,协调推进跨部门、跨地区、推诿扯皮的重难点诉求办理。
截止10月底,市政府督查办办召开协调会12次,协调办理重难点诉求25件。市、县区“重畅决”办公室定期梳理久拖未决诉求,通过下发督办提示函、现场督查等方式,线上线下跟踪督办。截止10月底,市本级督办群众诉求1843件,推动霍邱县龙迪滨水城居民十年未办好房产证、金寨县桃岭乡兄弟俩长达三十年山场争议纠纷、中央公馆8户违法占用公共绿地搭建等难点问题的解决。围绕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共性问题,深入查摆原因、明确转化方案,呈报市领导签批,争取诉求转化。截止10月底,已从群众诉求中分析梳理了252个群众公共利益诉求落实转化,比如,百洋铺收费站附近大批货车停靠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已转化为利用现有治超站建设货车临时驿站项目;八公山南路(312国道至中储粮北门段)路灯管养问题已转化为将该路段纳入八公山路整体管养范围,并迅速维修调试恢复照明;市开发区皋城东路部分路段污水上漫问题已转化为该路段污水主管网改造工程项目。
通过开展“重畅决”工作,六安市攻克了一批“疑难杂症”,办成了一批惠民利企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个性化诉求,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督查质效明显提升,获得了老百姓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