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民权县16家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联名举报该县育才学校的视频引起社会和舆论广泛关注。媒体了解到,对于视频中反映的问题及线索,当地教育部门至今不予正面回应。
2021年以来,河南省各地开始了规范民办学校改革,“公进民退”成为改革大趋势,民权县教体局也在此背景下开始了该县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缩减工作。
引发这次16所民办学校联名举报的事件正是源于今年3月份,民权县教体局召集域内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召开规范民办学校会议,为实现县域内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不高于5%的目标,参会学校被口头告知要按现有学籍的28%进行缩减,缩减后在校学生不足200人的学校停办,缩减后超过200人的学校也停止招生,并在三年内消化完现有学生后关停。
据现场参会的人回忆,“当时大家都懵了,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任何预案,等于是最后通牒一样!”
而更令他们震惊的是,教体局领导会上明确提出要保留该县育才学校,认为育才学校为优质资源,合格的民办学校,并表示这是政府行为,其他学校不要乱反映,反映也没用这,政府会全面封杀。
一位熟知当地民办教育现状的知情人士对此表示,学校好不好不是光看规模大小和收费高低,还要看看业界口碑,家长和孩子们的看法,最起码也要合法合规,但是育才在多方面存在争议。
民权县育才学校位于民权县民权北环路西段路北,法人代表和董事长为原民权县教体局副局长赵传红。据介绍,2014年赵传红出资购买华建中学学校,2017年组建成立了育才中学,2018年搬迁至新校区,后改名为育才学校。
媒体发现,此次16所学校联名举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育才学校当年如何“借壳”华建中学取得的办学许可证?以及育才学校如何在2018年民办教育收紧的大形势下从18亩扩建到80亩?相关的规划许可证以及土地使用证是否办理,是否为教育用地?
另外,举报信中提到的当年赵传红“借用”民权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500万公款是否归还,赵传红目前仍为民权县教体局工作人员,却担任民办学校法人是否违规,是否吃空饷?
知情人士向媒体提供了2021年商丘市教体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通知》教体民(2021)169号文,其中要求“严禁2016年以后审批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尤其2019年以后审批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边整改边消化,边违规招生办学。”他们认为,育才学校在2017年成立,正是属于整改范围之内。
另外,该文件还明确要求规范民办学校变更,严厉查处擅自分立、合并、改变办学名称、层次、类别、内容、随意变更办学地点,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办学资格)等违法行为。
参与举报的民办学校负责人们质疑,育才中学的法人赵传红既不是华建中学的法人,也不是原华建中学的股东,那么育才学校当年是如何“借壳”华建中学取得办学许可证呢?这个环节是否涉嫌买卖办学许可证的违法行为呢?或许只有民权县教体局才能解释清楚。
另外,育才学校原址是华建中学,共占地18亩左右,2016年就不能再审批新的民办学校,原来的民办学校不能再扩大规模, 2018年,育才学校却获批八十亩用地,比原校址多出来了六十二亩,那么育才学校这80亩土地是否办理了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目前土地性质是什么?是否为教育用地?
而这一系列问题,民权县教体局以及相关单位始终未给予正面回复和释疑。
一个办学许可证来源成谜,不能公示土地使用证和规划许可证的学校摇身一变为领导力保的优质教育资源,这其中到底有啥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其他民办学校表示会顺应“公进民退”的大趋势,但是他们希望民权县教体局在这次缩减改革过程中能够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坚持上级要求的“一县一策,一校一策”工作原则,而不是向有利益关系的问题学校大开绿灯。
另外,对于当地盛传的该局某女领导与该校负责人的私人关系问题,媒体并未得到更多信息印证。
“让孩子们认识“公平”是教育的一大职责,但是作为主管部门,民权县教体局某些领导却将‘公平’玩弄于股掌之中。”
针对此事的最新进展,媒体也将持续关注。
原链接:http://cn.baijieit.com/2022/141210.html